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应用策略。通过明确设计原则、构建支架类型、规划设计流程,以及制定有效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效果,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技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信息科技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适当的学习支架来提供支持。因此,研究指向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策略,对于提升信息科技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向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设计
(一)设计原则
在指向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二是注重支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确保支架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三是强调支架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二)支架类型
根据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本文设计了四种类型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范例类支架通过提供优秀的学习案例和作品,为学生提供模仿和参考的依据,有助于其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问题类支架则通过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建议类支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图表类支架则利用直观的图表和图形展示信息科技知识和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三)设计流程
指向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设计流程包括五个关键步骤。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要求,为支架设计提供方向。其次,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确保支架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接着,设计支架类型和具体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并设计具体的支架内容。然后,制定支架的应用策略和评价方法,确保支架的有效实施和评估。最后,进行支架的试用和优化调整,通过实践检验支架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进行优化调整。
二、指向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支架应用策略
(一)支架的引入与呈现
在项目式学习的初期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需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入学习支架,并向学生清晰阐述支架的作用与意义。这一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习期待的关键时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将抽象的信息科技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同时,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
在呈现支架内容时,教师应注重直观性和易懂性。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将支架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介绍编程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代码的执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编程逻辑;在教授图像处理技术时,教师可以展示处理前后的对比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技术效果。
(二)支架的引导与支持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支架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和探究。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示例、建议或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编程时,教师可以提供编程范例和代码模板,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编程技巧,逐步掌握编程能力;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增强学习信心。
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对支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普遍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增加相关示例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个学习支架不感兴趣或觉得无用,教师可以考虑更换或改进支架形式,以提高其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支架的撤离与反思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应逐步撤离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一阶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在撤离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梳理学习经验和收获。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或反思日志,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情况。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学生应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应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其能够持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信息意识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可以增加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的训练;如果发现学生在计算思维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编程任务或算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总之,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指向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策略,为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支架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水平;而有效的应用策略则能够确保支架在项目式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支架设计的创新性和个性化,以及应用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赵良安.项目式教学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科技,2024,(21):63-65.
[2]刘格.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评价研究[D].延安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