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燕湖小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意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生数学模型意识培养中的应用策略,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实践验证,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苏教版;模型意识;教学策略
数学模型意识是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工具,抽象出数学结构,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信息技术融合,直观展示模型构建
(一)多媒体辅助,形象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动画和视频等,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角的认识”为例,教师不再仅仅依赖口头讲解和黑板绘图,而是利用PowerPoint动态展示从点出发形成线,再由线扩展成平面图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由零维到一维,再到二维的奇妙世界,不仅直观感受到了“角”的形成,更在脑海中逐步构建起了“角”的数学模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微课融入,深化模型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精炼、针对性强的特点,深受师生喜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融入为深化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供了新途径。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精心设计的微课,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分数运算知识融入到新颖的图片或视频中,通过动画演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直观展示了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模型。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不仅被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更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加深了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操作,体验模型构建过程
(一)虚拟实验,模拟模型构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虚拟实验这一创新方式。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操作、探索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拖动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通过测量边长、计算面积等步骤,亲身体验面积计算模型的构建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了面积计算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虚拟实验还提供了即时反馈,使学生在不断试错中逐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数学模型。
(二)在线互动,合作构建模型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星等平台组织在线调查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收集和分析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Excel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排序、计算等操作,从而构建出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在线互动,学生不仅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还能在合作中学习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在合作中体验到模型构建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创新应用,拓展模型应用范围
(一)跨学科整合,拓展模型视野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比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物理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培养了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跨学科整合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数学模型。
(二)项目式学习,深化模型应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中的“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缩放等变换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图形的变换过程,还能在探索中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从而建立图形变换的数学模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多媒体辅助、微课融入、虚拟实验、在线互动、跨学科整合和项目式学习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建模能力。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顾英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12):73-74.
[2]尹鲍凤.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J].家长,2022,(3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