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学校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习内容置于特定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或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探究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合作精神
数学是一门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感到数学索然无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构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元素中发现数学的踪迹。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数学思维的萌芽期,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师应巧妙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从而更加自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数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如水果店中的苹果和香蕉摆放,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通过提问“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几倍?”等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倍”的概念。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轻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索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其核心在于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内心的探究之火。这种方法不仅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融入学生熟悉或新奇的情境中,更关键的是,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自我提升和知识构建的旅程。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积极的探究者。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困惑、好奇与求解欲望,成为推动其深入学习的强大动力。通过不断尝试、反思和修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锻炼了逻辑思维,提升了智力水平,同时,也逐步构建起更加完整和牢固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去超市买文具,一支铅笔的价格是0.5元,一块橡皮的价格是0.2元,他带了1元钱,能买几样文具呢?”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他们开始主动思考如何用小数来计算和比较价格,如何合理搭配购买文具。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初步认识了小数,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小数运算规律的意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构建故事情境,增加学习兴趣
故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将数学知识巧妙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数学世界的桥梁。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数学探险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与好奇。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让他们在享受故事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数学知识。故事中的角色、冲突与解决过程,都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素材,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堆砌,而是充满了趣味与智慧的奇妙旅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编织了一个关于“几何王国”的奇妙故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王国中的两位重要角色,他们携手解决各种形状与空间的难题。学生跟随故事,仿佛亲自踏入几何世界,与角色们一同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与奥秘。这样的故事情境,不仅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探索几何形状的兴趣,使原本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生动而有趣。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游戏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展现出非凡的活力。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横生的游戏中,教师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既充满挑战又乐趣无穷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参与者。他们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款“数学小超人”的趣味游戏,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数学世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扮演小超人角色,需要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如帮助小动物找回丢失的物品、计算飞船的燃料消耗等。通过参与游戏,学生不仅在实践中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运算技巧,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多种多样,包括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等。这些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萍.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4,(17):45-47.
[2]郑嘉玲.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