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在地资源,促进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3 15:07:02
/ 1

整合在地资源,促进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李凯琴

蕲春县第二幼儿园檀林园区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整合在地资源,有效促进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活动场地、就地取材制作运动器材、挖掘民间游戏、融入自然环境等多种途径,丰富幼儿园运动课程内容,提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整合在地资源不仅优化了幼儿园运动课程,还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及环保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在地资源;运动课程;身心健康;团队协作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和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承担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运动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体质的增强、动作的协调发展、情绪的调节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在运动课程建设中面临资源有限、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影响了运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如何整合在地资源,丰富幼儿园运动课程内容,提高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规划,开发活动场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科学规划幼儿园活动场地,是整合在地资源、优化运动课程的首要任务。首先,幼儿园需依据自身的具体状况,合理规划并建设园区环境,专为幼儿打造体育活动区域。举例来说,可以巧妙利用园内现有的自然条件,比如树木与草坪,来创建运动场所。在柔软的草坪上,可以巧妙地设置如平衡木之类的设施,以促进孩子们平衡感的发展;而那些高大的树木,则可以用来悬挂秋千、吊床等游乐项目,以此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其次,幼儿园应打破传统运动场地的限制,将运动场地延伸至户外,充分利用园区的每一寸土地。例如,可以设置户外攀爬区、沙水区、平衡木区等,满足幼儿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同时,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运动课程内容,如春季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夏季开展水上游戏,秋季进行采摘活动,冬季则可以进行雪地游戏等,让幼儿在不同的季节中感受运动的乐趣。

二、就地取材,制作运动器材

体育器材是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有限,无法购买足够的体育器材,影响了运动课程的实施。因此,就地取材,制作运动器材,成为优化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又一重要途径。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如竹子、木头、稻草等,制作各种运动器材。例如,利用竹子制作高跷,孩子们可以借此练习平衡行走;以草绳精心编织的草垫,能够替代塑料垫,既坚固又环保;将木桩与草绳巧妙结合,便形成了一道道跨栏,供孩子们进行跨跳练习;再将竹梯与轮胎巧妙搭配,就能让孩子们享受跳格子与“穿越隧道”的乐趣,等等。这些自制器材不仅丰富了运动课程内容,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另外,幼儿园亦能对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改造,使之转变为孩子们钟爱的运动器材。举个例子,将废弃的矿泉水瓶与酸奶瓶改造成拉力器,这不仅能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还能有效锻炼孩子们的上肢肌肉力量。这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三、挖掘民间游戏,创新玩法

民间游戏以其简单易上手、趣味盎然的特点,深深契合了幼儿的本性,因此广受孩子们的青睐。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运动课程中,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助于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然而,部分民间游戏在长时间重复后可能会失去新鲜感,导致孩子们逐渐失去兴趣。为此,幼儿园教师在保留民间游戏核心精髓的同时,需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与创新,赋予其更多时代特色。以经典的“老鹰捉小鸡”游戏为例,若始终遵循传统玩法,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单调。教师不妨将其融入早操环节,让孩子们在音乐节奏中模仿老鹰与小鸡的动作,进行生动有趣的互动,从而重新激发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民间游戏进行灵活改编与创新。例如,“跳皮筋”游戏可以设计成不同难度等级的关卡,让孩子们在挑战中不断成长;“踢毽子”游戏可以加入团队竞赛的元素,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融入自然环境,拓展运动空间

自然环境是幼儿最好的运动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带领孩子们走出园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拓展运动空间。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公园、田野、山地进行户外探险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奔跑、攀爬、跳跃,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还可以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其次,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开展特色运动课程。例如,如果幼儿园周边有果园,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采摘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劳动意识;如果幼儿园周边有河流,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水上游戏,让他们在水中嬉戏,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融入自然环境,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内容,还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整合在地资源,促进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划活动场地、就地取材制作运动器材、挖掘民间游戏、融入自然环境等多种方式,幼儿园可以丰富运动课程内容,提高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这些举措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及环保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幼儿园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整合在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不断优化运动课程,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化、更具趣味性的运动体验,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运动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李建欢.幼儿园项目教学中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10):55-57.

[2]巫巧丽.利用在地资源开展幼儿园美育活动[J].上海托幼,2024,(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