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仙湖幼儿园 312400
【摘要】幼儿园阶段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但根据调研情况显示,幼儿语言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提问形式单一、教师回应简单、师幼互动单向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语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设计更佳的师幼互动提问策略。
【关键词】幼儿;语言活动;提问策略
提问是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常见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观点,并在幼儿的心理建构和活动内容间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1]。而且,教师采用有效提问策略还能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形成探索未知知识的好奇心理,并进而在思考中生成自我思想,以产生新的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本研究着眼于幼儿园语言活动,尝试分析不同提问方式下的存在的问题,并设计更符合幼儿需求的提问策略,探寻更有效实现该策略的方式方法,以更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一、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三个“单”
主要应用观察法及个案分析法,对园内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10名教师展开听课和访谈,形成文字性的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大致呈现出以下三个“单”问题。
(一)形式单一
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导致幼儿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1.是非式问题
教师总是无意识地让幼儿回答一些是非式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幼儿给予肯定或者否定,例如,“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或者“她漂亮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一部分教师表示是由于习惯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提出这样每个幼儿都会下意识作答的问题,可以让所有幼儿把注意力放到活动中来。
2.封闭式问题
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较多提出封闭式的问题,没有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或提供多种缺乏开放性,例如,“这个故事里有什么?” 而不是“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这样做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类给予幼儿更多思考空间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本身对活动的把控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但教师又希望能迅速走完教学流程。
3.重复式问题
在日常语言活动中,教师们总会提出重复式的问题,却没有逐步提升提问的深度。例如,教师在出示了几幅故事挂图之后,每一幅挂图教师都问幼儿:“你看到了什么?”却并没有问幼儿图片背后的意义或情感体验。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于:教师可能没有充分吃透语言活动的素材,幼儿的兴趣点和认知水平了解不足,使得他们只能提出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将目标一味地定位在了掌握知识方面,而忽视了幼儿技能、情感方面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过低,认为他们无法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在提问时,教师没有时刻考虑语言活动目标;教师习惯于提出某一类的问题。
4.抽象式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脱离故事情节、幼儿生活,导致问题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让幼儿无所适从。例如,教师会直接问:“你知道什么是勇气吗?”却没有引导幼儿通过回溯故事人物的行为,对勇气的含义展开思考和讨论。这和教师缺乏对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深刻把握,没有提前明确幼儿的已有经验,没有充分理解故事情节,对故事情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很大关联。
5.盲目式问题
有时,教师会问幼儿一些缺乏引导的问题,没有给幼儿搭建充分的支架,帮幼儿理解问题的意图或应该如何回答。例如,教师可能会问:“你觉得这个故事里的小动物怎么样?”但教师却没有告诉幼儿如何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新老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不知道如何设计引导性的问题,不清楚如何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一些富有经验的老师也不免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有误判,认为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回答复杂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目的性,能够引导幼儿思考,并帮助他们建构回答,而老师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和应用这一点。
回应简单
教师不仅要设计好提问,还应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以促进幼儿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延伸。但是在实际语言活动中,有时教师的回应会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引导性,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案例1:
师:春天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幼:我想搭一个帐篷。
师:这个想法很有趣哦。
当幼儿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表示赞同,没有进一步探讨或扩展幼儿的想法。
案例2:
师:寒假里你们去哪里玩了?
幼:去动物园里玩了。
师:你去动物园里看到了很多动物,对吧?
谈话活动时,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也只是重复幼儿的回答,没有给幼儿任何评价鼓励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
案例3:
师:雪人进到小女孩的房子里,会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呢?
幼:给它打空调。
师:不对哦,再想想。
当幼儿回答错误或表达不清时,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只是简单地说“不对,再试试。”或“你说的是什么?”
(三)互动单向
回顾整个语言活动幼儿与教师的问答,主要问题是教师忽视幼儿情感需求,急于完成活动,未给予幼儿更多思考空间,呈现出“一问一答”单向互动形式,教师缺乏进一步做追问或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表达,而部分场景下也未积极鼓励幼儿提问,对于幼儿思维的更深入引导存在不足。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案例4:
师:你们觉得中国书法怎么样?
幼:好看。
幼:美。
师:没错,我们来看一看这幅书法图。
由于幼儿语言匮乏,教师忽视幼儿语言方面的弱项,没有进一步引导来提升幼儿的语言水平,导致幼儿在回答过程中缺乏思考,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案例5:
师:你觉得爸爸妈妈的微笑怎么样?
幼:我爸爸很凶的。
师:他总有微笑的时候,想想微笑的时候。
教师面对这种“另类”的回答,忽视幼儿真实语言背后的情感需求,对于幼儿的回答不够重视,没有通过恰当的追问帮助幼儿理解“凶”其实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强行拉回预设的教学路径。
二、师幼互动提问策略设计——三个“性”
根据师生互动理论,幼儿园教育是师生互动过程,而提问是其基础[2]。幼儿园阶段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刚萌芽,在对于问题的思考上还较为片面,一般多见于问题表象,难以发现问题本质。教师要知晓不同认知水平对思维存在的影响,其提问时要清晰表述问题,要在问题中体现层次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兼顾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3]。下面针对“纪昌学射”语言活动设计了更优的提问策略。
1.形式多样,提问更具开放性
激发幼儿互动与共鸣是提问策略设计的目标,在语言活动中要精选关键提问,并在适当时机采用游戏等实践互动方式来深化幼儿对于问题的理解,并将自身实践代入到问题中,以得出更为发散的回答[4]。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理解语言活动中与生活相关的事物,需要以更多样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幼儿回答。因此,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从认知到实践过程,赋予更多开放性,培养幼儿一问多答的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
案例6:
师:那么第三幅呢?
幼:他在练平衡。
师:回答干脆利落,一看就明白,平衡。
师:大家一起来试试,那里做梅花桩,单脚啊
师:来,说说你们的感觉。一分钟什么感觉?
幼:我感觉为什么有人撞我
师:他有一个发现,坚持的时候会有很多干扰,会让你坚持不下去。好发现。
幼:我感觉我在电线杆子上走一样。
师:他讲了坚持的心情,那种紧张让你觉得害怕,这个感觉不一样,是个新感觉。
幼:我感觉脚有点酸,好像在一个很细的木棍上没有人扶着我。
师:没有依靠的时候的会觉得酸。你们的发现太多了真棒,还有吗?你说。
幼:跆拳道单脚跳一样。
师:你在坚持这件事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以前坚持的另一件事。
幼:我感觉大家脚都很酸。
案例6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实践时,利用身体能动性来使幼儿更易理解纪昌坚持的困难,在新的提问形式下引导幼儿体验坚持某一个动作,提升了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同时,在活动中采用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传统的单一答案不同,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幼儿思考、探索,并通过实践去发现、验证答案。教师不再直接告知正确答案,而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引导。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2.回应积极,提问更具启发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必然是启发式的,教师在提出启发式问题时,同样需考虑幼儿自身特征,比如认知水平、年龄层次等,不能将教师的想法强制灌输,需要在提问时遵循幼儿思维特征,帮助幼儿拓展问题思路,引导幼儿换个角度思考,深入探究问题。
案例7:
师:孩子们,纪昌练一个本领就花了他十年,你们觉得要继续练吗?
幼:我觉得要坚持,因为我记得晓晓老师讲课的时候说我明年一直做一件事,如果我不做的话就会越来越不好的。
师:是的,孩子们要记住坚持,还有吗?
幼:如果你不坚持的话这些努力就白费了。
师:他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说得好。
幼:如果你有梦想你不记住的话,长大以后你就做不到了。
师:原来记住你的梦想就是力量。是啊,这就是我们一直要坚持的原因。
师:哇,三个了,你好厉害,(伸出三个手指头)。
案例7中考虑到幼儿受到原有经验限制,在思考角度上较为单一,教师回应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以幼儿为目标主体,尊重他们的回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以此提升其满足感和效能感。采用启发式互动,帮助幼儿基于问题来找寻新的角度,幼儿进而能消化理解原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如此方能在互动中学会举一反三,也丰富了幼儿解决问题的经验视角。
3.多轮互动,提问更具层次性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要观察、熟悉面向幼儿的具体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本质,再针对幼儿思维特点具体设计提问策略。特别是围绕问题要遵循幼儿所能接受的逻辑层次,要与幼儿开展多轮互动,以循序渐进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本质,帮助其梳理寻找问题解决的方式路径。
案例8:
师:来看着图片说,你先说。
幼:他听老师的话,练了这些老师说要练的。他先练了杠铃,他拿着和杠铃一样重的东西挂在木头上举杠铃。
师:好奇怪啊?不是要做射箭高手干嘛要练举杠铃呢?这是要做什么?不是要做射箭高手,而是做举重高手吗?
幼:要有力气,他不练的话那个弓就拉不开来了。
师:那个弓为什么要拉得很开来呢?
幼:拉的不够的话箭就射不出去了。
师:原来,弓拉的越开,就可以把箭射得越远,难怪师傅要教他练这个。
案例8中,在幼儿自主阅读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为引导幼儿理解纪昌练习力量和射箭的关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按照一定逻辑路径引导幼儿去发现,定向引导式展开了层次递进的提问,实现了幼儿向教师多次传达信息,最终一步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论与展望
在幼儿教育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语言活动中采用恰当的提问策略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为解决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可能遇到的实践困境,需建立一个基于高质量互动理念的反思机制,为教师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而作为语言活动的核心,也应对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应当强化自身的提问意识。他们需要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问题的数量,更要注重问题的质量。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提问水平和质量,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推动幼儿进入适宜的学习区域,而不只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或者要求他们给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教师应当以个人成长经历为反思对象,以此唤醒自我意识,重新审视教育初心。每位教师深刻的教育理念都源于个人成长历程、教育经历以及工作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因此帮助教师进行生涯回顾,寻找这些重要事件与自身教育行为的关联,逐层剖析,以重新塑造认知,制定更优的提问策略,最终将有利于语言活动。
总体而言,一个优异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将已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基于师生互动理论,本文认为教师所提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层次性,并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语言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提问策略探讨[J].才智,2019,(07):166-167.
乌云.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25).
王艳芝,徐丹丹.大班数概念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数学语言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9):85-95.
李慧娟,张晓梅.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性言语行为问题及建议[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6):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