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草堂小学子美校区 2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
一、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在学科整合中,项目式学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与效果,以期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关键词:项目式、跨学科、学科整合、应用举例
三、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以实际问题为引导,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项目式学习的目标通常是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实际意义。
2、内容整合:项目式学习将学科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在一起,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自主探究: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来找到解决方案。
4、实践性强:项目式学习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多元评价:项目式学习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6、团队合作:项目式学习通常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7、时间灵活:项目式学习的时间安排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
8、内容个性化:项目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9、反思性强: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项目式学习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
(一)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在学科整合中,项目式学习可以应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跨学科的实际问题,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我是同行者》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本单元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将引导学生探索斜面、杠杆、轮胎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并认识到人类社会如何理解、发展、应用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反哺人类社会,推动其高速发展。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可以完成以下内容:
1、创意绘画:要求学生以自行车的起源、发展过程或科学原理为主题,创作一幅创意绘画作品。作品可以是描绘自行车历史变迁的场景,或者是以自行车为载体展示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2、创编故事:学生可以以自行车的发明、改进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为背景,创编一个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故事可以是关于自行车发明者的创意与努力,或者是关于自行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3、制作手抄报:学生可以以自行车的不同方面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手抄报可以包括自行车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内容,并注重版面设计和图文结合。
4、展示分享:学生完成后,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故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交流意见,共同提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意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关注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感受智慧创造未来的美好。
(二)学科内的项目式学习:在学科整合中,项目式学习也可以应用于同一学科内的知识整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学科内的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实现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举例:《你好,新朋友》项目式学习
养蚕活动是我校根据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所开展的微项目式实践活动,是将课程与生活结合,选择、设计的适用于三年级学生学习的活动。
环节一:知识篇——通过互联网学习,书籍学习,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蚕,学习养蚕的知识。
评价维度 | 描述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 5分 |
阅读书籍 | 能阅读有关养蚕的书籍,找到书中的重要知识,并能了解养蚕方法 | |||||
查阅资料 | 对书中没有讲述清楚的部分再次查阅资料弄清楚。 | |||||
提出问题 | 边阅读,边思考,能够提出自己没弄明白的问题 | |||||
寻找同伴 | 找到愿意和自己一起照顾蚕宝宝的同学或者家人 |
环节二:迎接篇——通过建家的环节,促进孩子爱护小动物、愿意与小动物成为朋友的情感动机。并能给给蚕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给蚕宝宝准备一个家。
蚕宝宝的家评价量规
维度 | 新手水平 | 合格水平 | 艺术水平 |
材料选择 | 用纸这种材料 | 用硬纸板等材料 | 用硬纸板、塑料等多种材料 |
技术水平 | 选择“折纸”方式 | 选择“折纸”“粘贴”“剪贴”多种方式 | 选择“折纸”“粘贴”“剪贴”,并自行美化 |
循环利用 | 想到选择环保材料 | 能利用环保材料 | 全部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 |
环节三:照顾篇——养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孵化蚕卵,一颗颗小的蚕卵也是需要照顾的,在照顾过程中,观察并持续记录他的变化,为孩子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个小小的蚁蚕,如何喂养,他又是怎样吃东西的,他的身体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也在这一个个活动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养育的不易,也是一种爱心的培养,更能体会妈妈爸爸养育他们的不易。
照顾蚕宝宝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得分 |
顺利孵化 | 学会 | 孵化时能观察到细节 | |
学会移动蚁蚕 | 学会 | 移动蚁蚕可以看到它的变化 | |
能喂食 | 学会 | 清洁桑叶、剪碎桑叶,能观察如何吃桑叶 |
环节四:发现篇——通过设计学科融合作业以及养蚕的一些知识总结和问题发现,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熟练掌握养蚕小技巧,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探究。
评价指标 | 态度 评价 | 完成 时间 | 教师 评价 |
能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 ☆☆☆☆☆ | ☆☆☆☆☆ | ☆☆☆☆☆ |
能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观察其他动物上 | ☆☆☆☆☆ | ☆☆☆☆☆ | ☆☆☆☆☆ |
最终成果的设计 | ☆☆☆☆☆ | ☆☆☆☆☆ | ☆☆☆☆☆ |
环节五:拓展篇——的蚕茧可以做成衣服,蚕丝被等等生活用品,但孩子们的蚕茧只有几个,十几个,如何使用他们呢?怎样保存他们呢?用他们心爱的蚕茧经过自己的双手完成一个个精致的艺术品。
(三)校本研究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在校本研究中,项目式学习可以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校本研究项目,实现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一)实施策略:
1、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和具有挑战性,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重点。
2、选择适合的项目或实践活动。项目或实践活动应该与学习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挑战性。
3、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计划和安排应该包括项目或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任务和责任分配等,可以帮助学习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时间。
4、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项目学习和实践学习通常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支持。教师和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例如提供实验室、设备、材料和指导,帮助学习者顺利进行项目学习和实践学习。
5、设计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在项目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评估和反馈可以包括学习者的自我评估、教师的评估和同伴的评估等。
6、鼓励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项目学习和实践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项目或实践活动,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鼓励学习者的反思和总结:在项目学习和实践学习之后,学习者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从中提取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方法。
(二)实施效果:
1、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的项目和问题解决,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增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项目式学习注重学习者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项目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项目式学习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习者在实践中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项目式学习鼓励学习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5、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互动和合作,这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