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链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2 00:03:42
/ 1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链教学策略研究

胡福林

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小学


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阶思维培养,深入剖析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短板,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性地提出创设情境问题链、递进式追问和开放式问题拓展等教学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旨在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助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数学;问题链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关键。高阶思维涵盖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挖掘。问题链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供了新的路径。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问题链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问题链,激发思维兴趣

创设情境问题链,其理论依据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这一策略,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 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 “水果超市” 的情境:超市里有 8 个苹果,4 个橙子。教师首先提问:“苹果的数量和橙子的数量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种水果数量的差异。接着问:“如果把 4 个橙子看作 1 份,那苹果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呢?” 让学生初步感知 “倍” 的概念。然后进一步追问:“要是又新进了 4 个橙子,苹果的数量是橙子的几倍呢?” 通过这样的情境问题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 “倍” 的含义,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继续拓展情境,比如询问 “如果卖出 2 个苹果,苹果数量是橙子的几倍”,持续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递进式追问,深化思维层次

递进式追问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学目标,进行层层深入的追问。这种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 “三角形的面积” 的时候,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教师先问:“为什么要除以 2 呢?” 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 2 倍,它的面积会怎么变化呢?” 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深入思考三角形面积与底和高的数量关系。接着再问:“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呢?” 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反思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学生可能会联想到房屋的屋顶、交通指示牌等实际物品的面积计算。通过这样的递进式追问,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开放式问题拓展,培养创新思维

开放式问题拓展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力培养理论,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一策略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避免固定答案的限制。

例如在学习 “圆的周长” 的时候,在学生掌握圆周长公式后,教师提出开放式问题:“如果要测量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这个问题的开放性在于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能会提出用绳子绕花坛一周再测量绳子长度的直接测量法,这是基于直观的操作思维;也可能会想到利用圆周长公式,通过测量直径或半径来计算周长的方法,这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现。教师进一步引导:“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还有其他办法吗?” 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学生可能会发挥想象,提出如通过滚动花坛边缘的轮子,记录滚动圈数来计算周长等创新性方法,也可能有学生提出利用步长测量直径,再计算周长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局限于常规思路,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问题链、递进式追问和开放式问题拓展这三种策略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搭建了坚实的桥梁。创设情境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思维发展奠定基础;递进式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深度;开放式问题拓展则打破思维局限,拓展思维广度。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显著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全方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都得到充分锻炼。然而,教学策略的完善与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并进一步优化这些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贞.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说理教学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03):33-35.

[2]罗经银.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5,(03):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