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02 00:03:42
/ 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陈春华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本文基于此政策背景,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将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知识理解;引导生活观察,培养数学思维,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数学素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 “认识图形(一)” 时,教师可以创设 “逛超市” 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一些超市里常见的物品图片,如长方体的牙膏盒、正方体的魔方、圆柱体的易拉罐、球体的篮球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们会积极观察并回答问题。接着,教师拿出相应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进一步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将抽象的图形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各种图形,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 “认识人民币” 时,教师可以模拟商店购物的场景。在教室中设置 “文具店”,摆放一些文具,并标上价格。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如买一支铅笔 2 元,付 5 元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仅学会了认识人民币和简单的计算,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例如,三年级下册 “面积” 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在课堂内组织学生进行 “测量教室地面面积” 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面积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学生们经过讨论,会想到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在学习 “统计” 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周边商店一周内不同饮料的销售情况。学生们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绘制统计图。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用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引导生活观察,培养数学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法”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购物场景。比如,去菜市场买菜,西红柿每千克 3.5 元,买 2.5 千克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的小数乘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生活观察,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在学习 “位置”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同学的座位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如(3,5)表示第 3 列第 5 行。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还能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如在电影院找座位、在地图上确定地点位置等。这样的生活观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开展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生活观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活化教学策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提高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莉娜.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J].天津教育,2025,(06):69-71.

[2]杨永.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5,(0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