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
摘要:项目式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深入探讨了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搜集整合材料、组织小组合作等方面,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项目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方式,逐渐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索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表达。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教师设置穿越时空的情境,将学生带回1916年重庆临江门外的一家诊所,化身为诊所的医生洛克。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场景,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帮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使学生在互动中理解故事情节,深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语言魅力,提升表达能力。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深度探究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它如同灯塔,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指引方向,引领他们进行深度探索。教师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保问题既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又具备挑战性,促使学生勇于挑战,面对新情境、新问题,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通过设计这样的驱动性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驱动性问题:“田忌是如何运用策略赢得赛马的?如果改变马匹出场顺序或增加马匹数量,结果会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究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田忌的策略思维,激发他们跳出文本框架,思考不同条件下的可能性,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理解孙膑如何让田忌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在理解课文学习后,设计一个又一个子任务,从创造性表达比赛过程,到探究完成剧本创作,依据剧本创作进行课本剧表演,形成完整的项目式闭环。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在探究中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三、搜集整合材料,促进跨学科融合
项目式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特点,这为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其他学科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多样的方法手段来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数学学科能为项目式教学注入严谨的逻辑与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抽象的文学现象以直观的数据形式呈现,为语文研究提供有力的量化依据;科学学科的实验探究方法同样能为项目式教学增添活力,不仅能加深对语文作品的理解,还能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此外,艺术学科的审美感知、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等,都能与语文项目式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应善于挖掘各学科间的关联点,整合多元材料,为学生打造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 。
例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时,在讲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想象杜甫的回乡之路时,结合地理知识,在地图上标注地名,推测杜甫的行进路线,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在理解诗意时,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用图画展现出来,更能感受到杜甫内心的狂喜。最后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吟诵,让学生唱出来,这样和杜甫“白日放歌”产生了共鸣。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组织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互动
项目式学习强调小组合作与探究,这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项目式学习时,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能够相互激发潜能。同时,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所长,增强参与感与责任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面对挑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应用能力,还能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教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其特长,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并制定活动计划。再从搜集字谜、歇后语、对联、汉字故事、汉字书法、汉字剪纸等资料进行细致的分工,并由专门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整理、汇报展示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小组成员课下完成准备工作后,由教师组织各小组在课堂上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通过小组成员交流资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汉字的无限魅力,从而产生对汉字的喜爱,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五、评价注重多元化,关注学生促发展
在语文项目式教学中,多元化评价至关重要。
一方面,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课堂表现记录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准确性、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项目成果展示不再局限于书面,还接纳多种形式,且对不同层次学生成果有弹性要求。
另一方面,评价标准涵盖多维度:知识理解与运用上,基础层次重基础知识记忆运用,中等层次注重整合运用,高等层次要求创新运用;团队协作方面,对所有学生都有具体要求,不同层次在分工适应和协作中发挥不同作用;创新思维能力,基础层次有小想法,中层次思路新颖,高层次有突破性创新;态度与努力程度上,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基础薄弱学生克服困难,高层次学生保持探索态度。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与自我提升,共同推动项目式学习的深入进行,实现知识的共建与能力的共长。
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搜集整合材料、组织小组合作、多元化评价等策略的实施,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项目式教学方式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璐璐.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学苑教育,2022,(33):47-48+51.
[2]洪仙女.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智慧,2022,(2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