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0 15:46:54
/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郑海妹

陇田镇溪尾小学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515135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逐渐占据了课堂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教辅资源,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制定不同的阅读培养计划,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对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与策略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在小学阶段打好阅读基础,为后续的进阶教学提供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的身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主观、概念性的阐述,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有限,对于复杂繁琐的文章阅读常伴有抵触情绪。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辅资源的渠道增多,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对学生实际学情的观察,以“生”为本,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语文阅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学习当中,阅读能力稳步提升。

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知识的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刚刚步入基础系统的学习阶段,知识的储备相对薄弱,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从字、词的释义中拓展学生的学识,丰富知识储备,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所谓阅读,是在文章的浏览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内容,将不同的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加以整合分析,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领域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材料赏析中,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掌握更为广泛的陌生领域信息,提升学生的探究心理,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1]。

(二)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升

小学是启蒙教学的重点阶段,通过阅读能力培养,不仅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文章的表述中丰富语言词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学语文的基础阅读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句式结构、词汇修饰中,使其语言运用更为顺畅、流利。并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文本的解读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表达意识,提高文章写作、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以兴趣为切入,提高阅读参与度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展开针对性地教学计划,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阅读实践当中,对阅读材料、句式结构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形成独到的见解[2]。同时,还能配合教师教学环节,使阅读教学任务环环相扣,系统的完成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教学的开篇,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情有大致的了解,掌握学生对于文章主题小兴安岭的认知程度,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在课中,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小兴安岭的物产、风景以及美食等,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初步的认识,并产生探究兴趣。在自主自发的文章阅读中,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的感观。并通过与本章节所学内容《富饶的西沙群岛》产生教学联动,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归纳,教师从旁引导辅助。在知识的扩展迁移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充实课堂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内容,加强阅读分析能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完成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以情境为主导,提升阅读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教学主导,通过对文章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述,让学生对行文结构,段落释义有概念性的认知,并套用在其他文章的阅读理解当中。这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狭窄,且没有情绪感染力,使学生在千篇一律的学习中容易产生懈怠感,对文章阅读产生抗拒心理。而通过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扩充情绪感染力,还能使文章所表述的情景要素一一展现,使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知欲望,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信息资源,以图片、短视频、影像片段等资源丰富情境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创设情境的情绪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阅读教学中,文章体裁为古诗,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在没有背调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误区,无法正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作者所要表达情感难以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搜集与本篇文章相关的影视动画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动画内容,让学生对古诗的思想表述与历史背景有深入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沉浸到文章的情境当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升华情境教学的主旨,在感同身受中完成阅读教学。

(三)以分层为理念,培养阅读能力

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思维正处于极度活跃的时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更加快速高效。但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在知识的储备、理解、思考等方面存在差距。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构建层级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爱好、能力、思维方式等设置不同的阅读计划,便于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水平[4]。

在分层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采用阅读考试的方式,以大量的文章阅读内容,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准、文章喜好,为后续的层次化阅读提供教学依据。其次,在掌握了学生的学情以后,根据阅读水平分层。对于阅读能力稍弱,文章把握不全面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的阅读训练做起,锻炼学生的行文脉络梳理以及人物特征把控的能力。例如选取一些篇幅较短、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为阅读材料,让学生画出清晰的文章脉络,分析人物的性情、处事作风等;而阅读基础相对稳定的学生,教师可制定提升计划,锻炼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如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布置阅读素材,让学生能够适应语言特色以及行文结构,找寻到关键信息点;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以拔高为主,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要扩充素材范围,拓宽知识领域,通过各式各样的文体,丰富其知识储备,为个性化的成长发展提供助益。最后,教师则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阅读反馈,及时调整阅读策略,补齐阅读短板,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阅读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方式,在对不同文本的解读释义中,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加深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提升逻辑思维,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在对文章中人物、情节的深度揣摩中,超越表面的显性信息,对较为复杂的情境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述中感受人生的喜乐悲欢,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惠贤.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24,(19):98-101.

[2]张丁丁,吴盼盼.以读为核,提升语文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6):23-25.

[3]刘黎娜.浅谈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1):28-30.

[4]赵文洁.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阅读与成才,2024,(0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