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回答“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基本问题,探讨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策略与实施路径。国际学生是实现中国故事“别人讲”的中坚力量。中国故事内涵丰富,我们要讲好传统中国故事、现代中国故事和全球中国故事等。本文围绕“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和“传播中国”三个环节发挥国际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独特优势。
关 键 词:教育国际化 国际学生 中国故事 留学生教育
基金项目:大连工业大学2022年度高等教育课题
习近平指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国际学生是推动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中国故事“别人讲”的中坚力量。
中国故事种类纷繁。中国,作为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传统故事;同时,作为现代化进程中历经曲折的先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的现代化探索,铸就了众多鼓舞人心的现代中国故事;再者,在全球治理的舞台上,中国以积极务实的态度,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展现了全球合作与共享的中国故事。我们致力于捕捉不同国家或地区民众的情感纽带、关注焦点及利益共同点,精选贴切的故事素材,以期向国际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多元、全面的中国风貌。
讲述中国故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我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和策略。聚焦于“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和“传播中国”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可以发挥国际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独特作用。其中,“理解中国”构成了“传播中国”的基础。“认同中国”则是“传播中国”的动力源泉。在“传播中国”的实际操作中,国际学生对中国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教育交流、促进跨文化对话和提供必要支持等措施,推动国际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创新国情教育模式,使国际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
构建一个结合“理论课程+实践体验课程+实践体验活动”以及“线上+线下”模式的中国国情课程体系。将《汉语1-6》、《中国概况》、《法律基础》以及入学教育(包括出入境签证法规讲座、校规校纪讲座等)纳入国际学生学历培养的必修课程。同时,开设“文化讲座”、“文化之旅”、“文化考察”、“文化交流”、“传统节日”等课程和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旨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通过留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与中国人直接接触,消除他们对中国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帮助他们构建一个准确的中国形象。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将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作为补充。
上述活动旨在提升国际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理解力。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重视对汉语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的深入讲解与传授。同时,我们应注意揭示各种文化表达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避免仅将中国文化的表达视为文艺形式,从而忽视了其核心精神的传达。
二、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国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产生认同
1.构建国际青年交流的桥梁,促进国际学生在与中国人的互动中对中国产生认同感
文化认同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交流与互鉴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中外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比较互鉴中增信释疑,搭建中外青年文化交流与互动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融合。我校的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就是一个致力于开展各种中外文化友好交流活动、建设有影响力、有感染力、富于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学生组织。国际学生活动均依托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开展。
开展上述“文化之旅”、“文化考察”、“文化交流”、“传统节日”等活动都要与中国同学对接,构建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2.挖掘适合国际学生学习的语言和文化资源,使国际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产生认同感
无论是情节引人入胜、内容风趣的小说,还是形象栩栩如生、风格鲜明的影视作品,抑或是真实而感人、触动心灵的报道,甚至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只要它们蕴含着中国文化的韵味,展现出中国独有的情趣,描绘出中国的形象,这些作品都是我们向国际学生积极推荐的宝贵学习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小说、影视剧作品、歌曲等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然后挑选出最适合国际学生深入阅读和欣赏的文本“精华部分”。这样既确保了文本在语言教学上的价值,又保证了内容的趣味性,从而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现和传递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
三、拓展渠道,促进国际学生在实践中传播中国文化
1.鼓励国际学生积极融入本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活动
采用“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 SL)的理念,鼓励国际学生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服务。这一做法旨在一方面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投身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识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我们致力于探索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认同”为核心的“服务学习”实践育人模式。
2.鼓励并支持国际学生踊跃投身于各类赛事
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给予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活动以高度关注,将这些活动视为教育工具,以实现文化、教育和宣传等多方面工作的融合。国际学生通过记录和书写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个人经历与梦想、生活感悟与成长故事,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理解,而且借助国际学生的“他者”视角,向世界更真实地传递了中国的形象。
3.拓展线上传播平台,激励国际学生利用自媒体分享中国故事
鼓励国际学生通过Facebook、Twitter、YouTube、TikTok等全球性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大影响力,将他们在中国的真实体验、学习感悟、文化交流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以生动、有趣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还能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友谊。
四、打造一支具有深厚情怀、创新思维、广阔视野和正直人格的教师团队
国际学生的任课教师应首先持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其次,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第三,必须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不仅包括能够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应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广泛的世界与中国当代文化知识;最后,教师应怀有仁爱之心,用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缩短与国际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提升内容质量与深度、创新讲述方式与手段、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拓宽传播渠道与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关注受众反馈与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改善讲好中国故事的效果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文国际教育、留学生教学管理、中国文化传播。硕士研究生。1978年9月22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