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09 15:29:18
/ 1

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罗丹实 邓桂瑜 朱岩 徐淑波

大连工业大学


摘 要: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具有高度统一性,高校课程思政要以党建为方向统领,课程思政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所以高校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融合育人,协同推进意义重大。本文从党建+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出发,探索出通过牢固树立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理念,保证二者同向同行;不断强化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顶层设计,保证二者正确方向;加强完善以党支部活动建设为抓手、考核激励等体制机制,形成在党委领导下,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推进融合育人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高校党建   课程思政   融合   路径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22年度大连工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新时期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体系研究”阶段成果。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思想政治育人实效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党建+”是指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深度有机融合统一,以党建助推其他工作[1]。党建+课程思政是指通过不断加强党建,助推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发展,以当前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与成果,为课程思政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助力,实现“1+1>2”的育人效果,最终形成两者相得益彰的育人新局面。

一、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出,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课程思政需要通过党的有效引领,实现党建和课程思政融合育人,高校才能承担好全面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高校党委要着眼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把握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深度融合,不断探寻“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创新模式,发挥党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助推作用,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家对思政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党建+课程思政的融合育人模式构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时期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3]。在此之后,党建+在各个领域逐步拓展开来,以强化党建工作助推其他领域工作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然而,在打造党建+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伴随课程思政的不断实施,形成了大思政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党组织的定位和践行主体责任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体制机制尚待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党建和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党建工作对课程思政的指导意义不强,二者的协同性不高,未能实现有效的创新。部分教师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对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导致在专业课上所加入的思政元素很突兀,未能实现有机融合,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党建和课程思政政策的全面落实与执行。

(二)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两张皮”问题

在高校中,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教育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实施,二者割裂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由于党建工作成果并未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发挥其效能和价值,党建未对思政教育形成带动效应,二者的融合度较低,协同意识较差。如何实现二者融合的科学转化与合理创新,是党建+课程思政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三)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路径需要不断完善

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缺乏顶层设计,机关支部对接基层教学单位支部进行共建有待探索、学校对于基层教学单位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活动开展缺乏这方面的具体引领和组织领导等原因。

三、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建设的路径

高校统筹推进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一体化发展,要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的引领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把课程思政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大思政”建设背景下,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找准突破口和具体实施路径,形成党建推进课程思政。

高校党建和课程思政在育人目标上是高度统一的,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和工作规律,以及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变化的特征和趋势,对症下药,形成师生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共识与合力,构建“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制度保障,打造党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平台,探求加强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工作方法和路径。在打造党建+课程思政有效融合育人的立体化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构建。

(一)牢固树立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理念

充分调动师生对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价值认同和行动引领,提高党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建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要不断树牢党建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促使广大教师开展党建+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二)着眼立德树人,强化融合育人顶层设计

高校党委应从党建的宏观视角做好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把课程思政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思政”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统筹推进党建和课程思政融合育人,切实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构建“党委直接领导 + 基层党组织(学院党总支+各党支部)+师生全员参与”的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党建+课程思政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聚焦二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务求实效。

(三)加强党建+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充分融合育人

学校应把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契合性,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党务工作者投身到课程思政工作中,并在基层党建活动中,突出党建对课程思政的统领作用,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党建+课程思政建设融合育人体制机制,出台相关制度,实现基层党建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发展。 

政策引领,学思致新。高校应出台《关于基层党支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党支部参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引领支部师生党员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实际,创新思维,让党建课堂肩负起育人功能的同时,让每位党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守好思政这段渠、种好思政责任田。”

(四)搭建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平台,促进二者交流提高

建立支部联合机制,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利用党建工作的独特性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串联起来,发挥各自优势,组建起思政意识强、专业结合好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共同党建交流平台上碰撞出实践智慧的火花。

组织开展教师党员课程思政研究结对子,协同深耕课程思政教学。从实际教学看,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虽然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由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因素,造成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本领恐慌。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则受制于学科限制,难以发挥更大育人效果。这就要求必须把促进学科间教师沟通,提升广大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

丰富党日活动形式,开展师生党员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可邀请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的党员对专业老师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党支部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发展历史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校外可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特别是相同相近专业类的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经验,提升教师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党建+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牢固树立融合育人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发挥教育最大合力,为切实取得育人实效贡献积极的力量。面对新形势,高校要与时俱进,在党建的引领下,不断拓展课程思政的建设的路径,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升全面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海舰.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J].船舶职业教育,2021,9(2):9-11+2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党中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  www.gov.cn.

 

作者简介:罗丹实(1979-),女,满族,大连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