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正迎来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本文重点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全面提升他们的道德法治素养与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法治的力量,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道德准则,维护法治秩序。总之,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愈发重要。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它肩负着塑造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重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此,本文倡导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强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融入课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和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法治知识的内涵,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法治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维护法治秩序。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也为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挖掘生活事件,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教学的首要策略在于深度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那些真实且富有意义的事件,并将它们作为教学的起点。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将道德法治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熟悉而具体的情境中亲身感受、体验并理解道德法治知识的深刻内涵与意义。通过精心设计的生活化情境,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这些情境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道德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与实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也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诚实事件,以这些事件为基础,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学生因为诚实而得到老师和同学赞赏的故事,或者模拟一个学生在校园里捡到钱物后主动上交给老师的场景。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诚实行为的积极后果,增强他们对诚实的认同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关于诚实的经历和故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诚实的理解。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到诚实的力量和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诚实的行为准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道德法治知识的重要性。
二、结合实践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显得抽象且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道德法治知识,教师应积极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体验。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校园内的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庭环境中了解法律程序和正义;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理解道德冲突与抉择。此外,校外的社区调研和公益活动也能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社会,了解道德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法治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精心策划实践活动,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有所收获,将所学道德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附近的交通指挥中心或交通博物馆。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设施的重要性,感受交通的便捷与复杂。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模拟交通指挥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交警、司机等角色,体验交通规则的执行和遵守。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培养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情感
在道德法治教育中,情感体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积极、温馨的情感氛围。通过讲述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播放触动心灵的视频,教师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感动中体会道德法治的真谛。同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其次,情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倾听,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这种情感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法治知识的内涵,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维护法治秩序。总之,通过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道德法治教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深化道德法治教育。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面临的第一次挑战,并分享其中的情感体验,如紧张、兴奋、挫败感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面对挑战的过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以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挑战。这种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勇敢、坚持等道德品质的内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践行这些道德准则。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正面的激励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通过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我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从真实体验中领悟道德法治知识的深刻内涵。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和加强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道德法治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培养道德情感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情感引导、情感交流等方式,我们不仅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道德准则、维护法治秩序。这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应积极采用这些教学策略,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龚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作用探究——以《生命最宝贵》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21(79).
[2]林素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以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过年啦》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9(68).
[3]范晓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 2023(18).
[4]周尹茜.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天津教育. 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