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第六中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初中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围绕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展开探讨,提出了三个具体的实践策略:一、以生活为源头,挖掘美术教学资源;二、以实践为导向,创新美术教学方式;三、以评价为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三个策略的实施,旨在实现初中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双减;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本文提出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通过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一、以生活为源头,挖掘美术教学资源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首要策略是以生活为源头,挖掘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从中寻找与美术教学相关的素材和主题。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风景、家庭生活、民俗文化等,发现其中的美,并将其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其次,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进行美术教学。这些生活中的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例如,在教学《美术的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的踪迹。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漫步,让学生用画笔记录下校园中独特的风景和建筑。在漫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色彩、线条和形态,感受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校园风景画。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的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学生可以利用家中的废旧布料、纸张等材料,创作出各种手工艺品,如布偶、纸艺等。
二、以实践为导向,创新美术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师需要以实践为导向,创新美术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写生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创作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毛笔和书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小组项目,让学生共同研究毛笔和书法的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每个小组可以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收集毛笔的种类和制作材料、书法名家的作品和故事等。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前往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并相互讨论、分享所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让学生用毛笔书写一段经典诗词或创作一幅书法作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毛笔和书法的文化内涵,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美术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使美术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意义。
三、以评价为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以评价为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时,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性,还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努力。此外,教师还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能力。最后,教师应将评价与反馈相结合,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画与油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创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中国画和油画的技巧来表达自己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完成作品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会强调中国画和油画的独特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艺术表达。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两种画法的特点,还能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此外,教师还会根据评价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策略的实施,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得以有效推进。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在未来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俞繁.“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 2024(18).
[2]赵明胜.“双减”政策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 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