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白鹭幼儿园
案例背景:
绘本阅读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绘本阅读,幼儿能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爱的含义并培养阅读兴趣。《猜猜我有多爱你》是由山姆·麦可布雷尼创作的一本著名绘本,通过简单而深情的对话,展现了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无尽的爱的表达。绘本中的文字简洁明了,图画温馨可爱,极具教育价值,非常适合幼儿阅读。但在本班区角活动中,图书角总是鲜少有人问津,我们也曾投放了此绘本,但发现班级幼儿总是匆匆浏览,对绘本内容并不怎么感兴趣。基于此现象,我开始思考:我们的图书角布置得很温馨,书目也很丰富,但它为什么还是最受冷落呢?是否与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关呢?于是,我尝试思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爱上阅读。
案例描述: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爱的表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讲述了小兔子和它的妈妈大兔子之间的故事,它们用了很多种方式来表达爱。你们觉得爱可以怎么表达呢?
幼:我觉得可以告诉妈妈我很爱她。
幼:我喜欢拥抱我爱的人。
幼:我会愿意分享我爱吃的蛋糕。
幼:我可以和他一起玩玩具。
……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
爱的抱抱
师:看来宝贝们都有各种各样表达爱的方式,今天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爱的抱抱”的游戏,我会把“爱的抱抱”传递给几个小朋友,得到抱抱的小朋友需要将抱抱传递给班上所有的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在传递“爱的抱抱”过程中,有些幼儿能准确传递,有些则很害羞。)
师:被拥抱时,你有什么感受?
幼:我觉得很温暖。
幼:我感觉我的好朋友很喜欢我。
幼:我说不上来,但是我觉得挺喜欢这种感觉。
……
教师分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幼儿对角色的情绪产生迁移是情绪行为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传递“爱的抱抱”过程中,幼儿能够知道爱是可以传递的,是温暖的、让人喜欢的,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准备。虽然个别幼儿展现出害羞的状态,但还是积极完成了游戏,并对我接下来的活动产生了兴趣和期待,这也是本次活动成功的第一步。
二、绘本阅读与情感共鸣
(一)出示封面,找到关键信息
师:宝贝们,从这本书的封面,你发现了什么?
幼:有两只兔子,还有一些字。
幼:一只兔子大,一只兔子小,小兔子揪着大兔子的耳朵荡秋千。
幼:我认识“我”“爱”这两个字。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有多爱你》,看,这是小兔子,这是大兔子,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开始深情地讲述绘本故事,边讲边展示绘本中的图画。幼儿们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听得非常认真。)
教师分析:知道封面中不同形式文字所表示的含义,能准确找出故事中开始和结束的阅读页面,是幼儿在前阅读中的阅读行为目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阅读,找出封面和故事的关键信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角色代入,情感体验
师:小兔子用了很多方式来表达对大兔子的爱,比如它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那你们觉得,它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爱呢?请小朋友们自己阅读后面部分的故事,一会儿来告诉我你的答案吧!
幼:小兔子跳了起来,它说它跳得多高就有多爱大兔子。
幼:大兔子肯定比小兔子跳得还要高,它比小兔子的爱还要多。
……
(幼儿自主阅读小兔子用跳高、山丘和河流表达爱的部分,并大胆讲述,随后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指出:处于大班阶段的幼儿,要具有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细致观察画面中主角或主要人物的状态,能有意识地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并将细节与主要情节联系起来。通过第一阶段教师的讲述,幼儿已经捕捉到了故事的关键信息,在自主阅读时也能在画面中寻找细节,并有效地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大概内容,模拟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对话。
(三)情景模拟,情感表达
师:宝贝们,除了小兔子的表达方式,你们觉得还可以怎样表达爱呢?能不能模仿他们的对话表演出来?可以和你周围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教师邀请几位幼儿上台,让他们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大兔子,创编、模仿绘本中的对话和动作,来表达对彼此的爱。幼儿们非常投入,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你们表演得真好!看,爱就是这样,可以大声说出来,也可以用行动来表达。那你们现在知道,爱是什么感觉了吗?
幼:我觉得爱是温暖的。
幼:我觉得爱是快乐的。
幼:我觉得爱是让人想靠近的。
教师分析:在这次情景模拟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创编,不仅展现了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进一步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恰恰是幼儿对此次阅读活动有浓厚兴趣的体现。
三、游戏化教学,深化情感理解
(一)爱的传递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爱的传递”游戏。我会给你们每个人发一个“爱心卡片”,你们需要把这个卡片传给班上你最喜欢的人,并对他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这句话要表达清楚你对他的爱哟!
教师分析:幼儿们开始兴奋地传递“爱心卡片”,并大声地表达着对彼此的爱。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词汇、语言清晰传达情感,展现了良好的表达能力,相较于普通的提问,这样的游戏方式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孩子们主动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爱的创作
师:宝贝们,现在你们可以用画笔和纸张,画出你心中的爱。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也可以是你喜欢的动物、植物。画完之后,你要告诉我们,你为什么爱他,他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幼儿们开始认真地创作起来。有的画了妈妈抱着自己的温馨场景,有的画了和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时光,还有的画了美丽的花朵和动物。在分享环节,幼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画作的喜爱和对画中事物的爱。)
教师分析:前阅读的核心经验与儿童的人格发展相辅相成,幼儿往往会通过阅读内容的表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调适自己的行为。情感表达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爱的传递”和“爱的创作”会让他们的情感表达得到升华,从而将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情感发展相结合。
四、情感教育的延伸与拓展
(一)爱的延续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表达爱,也感受到了被爱的幸福。那么,请你们今天回家后继续完成“爱的延续”,用你自己想要的表达方式把爱大胆表达出来吧!明天我们再一起来分享。
幼:我今天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捶背。
幼:我今天要自己收拾玩具。
幼:我要给妈妈画一幅最漂亮的画。
……
教师分析:幼儿在“爱的延续”活动中展现出极高的热情与非凡的创造力,他们巧妙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构思出多样化的爱的表达方式。这彰显了他们在前阅读阶段对爱的深刻理解和内化,以及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卓越能力,对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案例反思:
一、有效利用游戏,激发阅读兴趣
在绘本教学中,游戏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教学手段。通过设计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情节复述比赛或寻宝游戏等,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绘本故事。这些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绘本中的情节和角色。如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爱的抱抱”“爱的传递”“爱的创作”“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幼儿兴趣浓厚,参与度非常高,游戏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很快乐、很好玩的事。
二、丰富阅读形式,提升阅读质量
为了提升绘本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多种阅读形式。除了传统的朗读和讲解外,还可以引入自主阅读、集体阅读、音频讲述等多种方式。集体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自主阅读和同伴合作则可以让孩子们积极思考,进一步丰富阅读体验;音频故事则可以利用声音的魅力,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绘本的韵律和节奏。这些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还能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如在情景模拟环节,我组织集体阅读感知故事内容,又引导幼儿采用自主阅读和同伴合作表演的方式巩固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幼儿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收获了爱和温暖,逐步树立成就感。
三、激发创造活力,拓展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讲述上,更应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活力,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和创作。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根据绘本的主题和情节进行续写或改编,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将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这些拓展性的学习和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活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